| 专题报告 | 
      
        |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| 题    目 | 高效低排放的能源产品 |  
            | 演讲嘉宾 | 阿里.萨里奥博士 |  
           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2008年获得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博士学位,现任奥林公司产品研发总监。 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芬兰分会副主席。
 发表论文涉及工业锅炉尾气的形成与减排技术,计算流体动力学建模以及优化燃烧。
 |  |  
           | 演讲摘要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、中国工业锅炉技术发展的节能新方案; 2、创新的增压燃烧解决方案;
 3、完全不需电动风机 极大的节省耗电量;
 4、增压燃烧使得锅炉体积减小一半,甚至更多;
 5、低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;
 6、出色的热传导;
 |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| 题    目 | 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直燃技术 |  
            | 演讲嘉宾 | 包绍麟 |  
           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,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流化床(CFB)锅炉的研究及开发工作。
自1989年起,开始从事CFB锅炉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。在发展带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FB燃烧技术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,先后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、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、济南锅炉(集团)有限公司等锅炉制造公司合作研制出了35t/h、75t/h、130t/h、220t/h、440t/h、480t/h和690t/h不同容量、不同燃料系列等级的CFB锅炉,为彻底实现我国自主技术的CFB燃煤技术及大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。近年来,其研究方向也由单一的燃煤的CFB燃烧领域扩大到基于CFB技术的污泥和生物质燃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。 |  |  
           | 演讲摘要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、生物质燃烧技术背景 2、生物质锅炉亟待解决的问题
 3、我国生物质直燃技术简介
 4、IET 循环流化床(简称CFB)生物质锅炉技术路线
 5、IET CFB 生物质直燃锅炉实践
 |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| 题    目 | 燃烧器与锅炉设备的排放控制和能源效率的改进 |  
            | 演讲嘉宾 | Ulrich Dreiler |  
           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欧盟标准EN676- CEN/TC131,燃气燃烧器技术标准委员会 主席 国际标准ISO 22967 《燃气燃烧器》、 ISO/TC 109 WG1会议 主持人
 德国燃烧器制造商——德莱斯勒有限公司 总裁
 拥有10项燃烧器技术发明专利。
 |  |  
           | 演讲摘要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. 燃烧器技术 2. 欧洲现行技术及排放限制指标
 3. 低氮排放燃烧器的火焰和曲线图实例
 4. 燃烧器在排放和利用率方面的影响
 5. 利用率的基础和提升台阶
 6. 优化燃烧器的应用实例
 |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 | 题    目 | 多孔介质蓄热燃烧节能技术应用 |  
            | 演讲嘉宾 | 程乐鸣 |  
            |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工学博士,浙江大学教授,博导,主要从事洁净能源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。国家发改委自主研发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家组专家,全国电力行业CFB协作网专家委员会专家,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,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会理事,中国工业电器协会工业锅炉分会专家,等。加拿大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访问学者,Dalhousie University博士后。 |  |  
           | 演讲摘要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在讨论多孔介质与蓄热燃烧燃烧技术基础上,介绍近年来浙江大学利用多孔介质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工业应用实践,包括多孔介质热交换燃气炉、往复多孔介质燃气金属熔炼炉和50000m3/hr低热值气体燃烧系统。 |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 | 
      
        | 上一页 1. 2 3. 下一页 | 
      
        |  |